“虽然我还不能像考古学家一样去深入探寻,但我可以在马克思主义观点、方法的指导下,去发现、去思考、去研究、去宣传。只要我们凝心聚力,携手共进,两岸协同发展一定会像翻涌的浪花一样滚滚向前。”在参加“行见八闽”主题研学活动后,福建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生陈静留下这样一段感言。
如今在福建各地,大中小学共同开展“行见八闽”实践研学活动已“全面开花”,推动教育主体、教育资源、教育要素、教育平台同向汇聚,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大思政课”实践育人新范式。
注重顶层设计,创建校地协同育人新机制。福建构建了由厦门大学和福建师范大学分别领衔建设的南、北两大区域联盟,通过定期会商、问题协商、育人共商,构建省地校多层次共融共建共享的常态化育人新机制。全省上下形成省级层面部署推动,地方政府协同配合,大中小学校一体融入的工作合力,着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多元联动的实践育人新格局。
发挥独特优势,构建育人资源融合新体系。筼筜湖、下党乡、三坊七巷、武夷精舍、古田会议会址……这些耳熟能详的地名,为研学实践圈建设提供了丰富且鲜活的育人资源。目前福建已构建起南、北两大区域联盟,南部片区按照“百年初心 红色八闽”等8个主题,分类建设109个实践研学点。北部片区则以研习习近平文化思想为主线,打造“寻古传文”主题研学圈,建设“侯官寻踪”等研学实践路线。
“行见八闽”研学实践活动,还打造了学段有效衔接的新模式。中小学生不仅能够和大学生同上课同实践,还可以走进一些高校面向他们开放的实验室、科研所、校史馆,亲手制作飞机模型和水火箭、近距离感受航空航天的魅力,通过解剖观察走进昆虫的微观世界……
“这样的活动同向汇聚了高校各种教育要素。开展校地联动、资源互融,是‘大思政’育人实践的一次有效探索。”厦门大学药学院副教授陈全成深有感触。
(责编:汪翠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