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人民研学网

首页 > 资讯 > 正文

《印象重阳: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新书研讨会10月11日在京举行

  2024-10-18 13:46:33  来源:中国出版传媒网  

10月11日上午,由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主办的《印象重阳: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新书研讨会在北京贵州大厦举行。

图片27.png

图为《印象重阳: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新书研讨会与会者合影。

《印象重阳: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以下简称《印象重阳》)收录了25位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等获得者的25篇作品。文学大家们充分挖掘“重阳”这一传统节日的价值内涵,以各自独特的视角向读者展现了不同的重阳理解、人生理解,以及文学理解。从本书中,你可以透过“重阳糕”“茱萸”“菊花”等意象领略重阳民俗文化的无限魅力,也可以读到“父亲”与“重阳”的情感羁绊,还可以读到融化在岁月中的友情积淀。本书借助作家之眼,进一步观察和体味,让根植于历史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传统节日所蕴涵的民族情感和人文精神,融入我们的血液中,让旧有节日在新的文化中有新的增添。

图为《印象重阳: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封面。

贵州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焱在致辞中强调:中华文明拥有五千多年不间断的历史,积淀形成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华传统文化中,传统节日是重要的载体和独特的标识。贵州出版集团深入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己任,围绕贵州省委提出的红色文化、阳明文化、民族文化、屯堡文化“四大文化工程”加紧发力,系统深入地梳理整合有关文献资料和研究成果,策划、编辑、出版了一批精品图书,“印象”系列就是其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作为传统节日之一,重阳节具有深远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印象重阳》新书研讨会以“重阳”为题,漫谈中华文化;以新书为介,畅聊身边故事。王焱董事长表示,在今后的出版过程中,愿与作家朋友将相互扶持、相互成长、相互成就进行到底,共同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文化繁荣兴盛贡献力量。

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吴义勤在讲话中指出,《印象重阳》是一本很有现实意义、文化价值,也很有文学价值的书,是充分体现了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一本书,也是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举措。在今天这个信息社会,或者说图文社会、视频社会中,在传统文化已经被消解得非常厉害,特别是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理解非常薄弱的现实情况下,保护传统文化,赋予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贵州出版集团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着高度自觉性,在传承文化、挖掘文化方面有着敏锐的眼光。贵州出版集团与李浩主编共同策划的“印象”系列图书,借助文学大家的手笔,把作家个人真实的情感和切身的体会融入作品,用引人共鸣、共情的美文打动人,向读者展示了文学的魅力,同时期待贵州出版集团能够推出更多更好的精品力作。

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河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印象重阳》主编李浩介绍了该书的编撰情况。李浩首先对在“印象”系列图书出版过程中贵州出版集团给予的重视以及大力支持表示诚挚的谢意,并对参加今天研讨会的嘉宾表达感谢,希望能够得到专家学者们诚恳的意见和建议。据李浩主编透露,《印象重阳》一书在确定书名题写时,邀请的是99岁的作家徐光耀先生。借此机会,李浩主编代表编辑团队向现已满百岁的徐光耀老先生表达敬意与谢意,并祝福他康健年轻、幸福欢乐。 

贵州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朱文迅介绍了《印象重阳》的出版情况。他表示,《印象重阳》是继《印象春节》和《印象中秋》之后,该系列的第三部力作。这本书不仅是对重阳节的一次深情回望,也是对贵州人民出版社选题策划能力的一种检验。贵州人民出版社深知文化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性,始终将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为己任,致力于挖掘和呈现中华文化的社会底蕴和时代价值,并希望助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图片33.png

图为《印象重阳》新书揭幕仪式。

揭幕仪式后,出席会议的领导与文学大家们围绕《印象重阳》一书展开交流研讨。

作家、评论家、第五届鲁迅文学奖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小说委员会委员王干谈道,《印象重阳》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书写重阳的作品,且书中有90%的作品为新作,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文学大家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使命感。书中不仅有散文,还有小说,文学体裁的丰富说明重阳本身的内涵丰富,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文化,而是包含有文化记忆和深层文化心理的文化。

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乔叶提到了在北京过重阳节的习俗,即把菊花的枝叶贴在门窗上,寓意着解除凶秽,以招吉祥。尽管很多现代人不会特意去插菊花,去登高,但内心里与重阳这一节日是同频共振的。乔叶认为《印象重阳》这本书是浪漫的,它以重阳节为契机,由25位名家书写了很多美好的东西,从作品中透露出来的对节日的感情,也能够得出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浪漫的民族的结论。

文学评论家、文联第十届全委会委员,鲁迅文学院教研部主任、研究员郭艳表示,《印象重阳》一书中,作家们以美文的形式将中国人的情感、伦理和审美加以阐发,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传统进行对接,重新从节日的仪式层面向现代生活中注入深入灵魂的文化密码,在回溯中展现文化自信。另外,这本书中还有作家重新阐释并建构了有关重阳节缺失的东西,提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如有关传统节日如何创新、如何推陈出新等问题。

批评家、《新华文摘》文艺作品主编梁彬认为《印象重阳》这本书的编排非常开阔,不仅有散文,有对重阳文化的梳理,还有小说,有人物,有对话,有情节,非常灵动,重阳节的文化都深深地蕴藏其中。另外,这本书中所收录的文章内容很丰富。有些作家以重阳节为契机,写自己的父母或者身边的诗友、朋友;也有一些作家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重阳节的文化习俗,包括一些趣事和逸事。作家笔下,尽管重阳节的活动仪式不多,且各地习俗有差异,然而重阳节从开始庆丰收、祭天活动,演变成后来的登高赏秋,再变成与尊老敬老寓意相结合的老人节,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重阳节不只是有文化的继承和传承,还有文化的变迁。贵州出版集团承担起了传播中华文化的历史使命,是非常有担当的,而且独具眼光。

人民日报社文艺部副主任刘琼表示,作家的写作其实是对记忆的一种打捞,是对历史的一种传承。之所以我们对重阳还有一种连续性的记忆,很大程度上源于古往今来一些诗人、作家的文字。因此《印象重阳》一书的出版其实是对这种记忆的一个抓取,通过文字,将文明加以延续。从这个程度上来说,“印象”系列图书的策划创意无论从开阔性还是从深度上来讲,都是值得借鉴的。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院长杨庆祥认为,整个中国文化的秩序,其实是围绕一个世俗生活和伦理关系来建构的。春节、端午、中秋、重阳这些大的节日是时间的典型代表和最具有仪式感的表达。古往今来,人们都是从这些节日的仪式和生活里面来获得一种共同感和共同的身份意识,从而形成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感。从出版的角度来看,“印象”系列图书作为一个产品线非常完整,而且具有市场可见度。它围绕我们传统文化里面非常重要的主题来展开,同时邀请的都是第一流的作家来进行同题书写。从整个出版市场来看,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创意。杨庆祥副院长同时提出如何对我们的传统节日、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改造以及现代化升级的思考,使之成为具有世界性的、具有标志意义的文化象征。 

《光明日报》高级编辑、文学评论版主编王国平谈道,《印象重阳》一书的出版对落实中央文明办倡导开展的“我们的节日”活动有着重要意义。名家大家们把节日文化放在历史脉络中,放在地域文化中,放在日常生活中,同题作文,高手过招,为读者展现了具有思念性、情感性、故事性的内容,有大的氛围,也有小的意象,将节日的内力发散出来。

北京新闻广播《编辑部的故事》主持人李雷则从另外一个角度谈了自己对重阳节以及对《印象重阳》一书的理解。他提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中规定并设定了每年的九月初九为老人节,无论是公法领域,还是特别法,都对老年人的权利以及遭受侵害的情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现在之所以这么提倡对于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其实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重阳节的宣传,对中国传统文化根脉的延续。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由此也会导致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当人年老的时候,孩子们应如何给予老人真正意义上的陪伴?其实现在对于老年人的关注,对于重阳节的宣传,包括对于其他传统节日的宣传,除了宣传节日本身,宣传这些传统文化本身,我们还可以进行更深层面的思考,去思考我们现在到底缺了一些什么,而这些所缺乏的能不能通过更有人性化的东西使之得以完善和补充。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贵州出版集团、贵州人民出版社将传统节日作为突破口,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与文学大家建立联系,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后续,还将陆续推出《印象端午: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印象清明:文学大家谈中国传统节日》等图书,运用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新需求、新期盼,引导广大群众在积极参与中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图片27.png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