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为山委员:
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美育资源
本报讯(记者 赵岩)“美不是局限于美术、音乐等,而是科学、历史、人文、艺术、体育等综合生成的美,是一种‘大美’,最终是精神的美。”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专职副主席、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建议,各级各类学校应进一步充分利用公共文化设施,拓展美育资源,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特别是文化自信。
吴为山建议,学校要充分利用社会公共文化设施,把美育课堂开到美术馆、博物馆、大剧院等重要的公共文化设施里,让经典艺术作品为学校教育服务。同时,把优秀的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请到学校去,担任美育指导教师。“学校教育应该引进优质资源,同时要走出校门,让社会的美,自然的美,人民豪迈的美,江山壮丽的美,艺术博物馆、美术馆里那些艺术的美、历史的美,成为学校的‘大美’教育资源。”吴为山强调。
相关文章
-
在精与变中实现轻负高质
2023-03-03 17:46
-
让优秀传统文化在心中生根发芽
2023-02-27 14:46
-
加大改革力度,推进中高职一体化建设
2023-01-31 15:10
-
数字化怎样为教研转型护航
2023-01-31 14:53
-
深化体育教育改革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2023-01-18 17:45
-
看这些开发区里,产教联合体如何打造
2023-01-03 18:02
-
“双减”后,如何回应家长这些新期待
2022-12-29 10:50
-
适儿化改造让城市更友好
2022-12-23 09:49
-
让孩子享受寒假健康阅读的快乐
2022-12-23 09:49
-
“五结合”促进信息科技学科阅读
2022-11-11 1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