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在云南澄江,有一处独特的世界自然遗产——澄江化石地。这里保存的大量寒武纪生物化石,见证了5.18亿年前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因此澄江化石地被国际科学界誉为“世界级的化石宝库”。
近年来,中国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各项制度不断完善,为世界自然遗产和双遗产的保护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青海东南部,平均海拔4200多米,自然条件艰苦。2017年,上海投资,在西宁为果洛援建了这所寄宿制中学。
截至2023年底,西藏共有各级各类学校3472所,学前教育毛入园率90.4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78%,高等教育毛入学率57.62%,教育主要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进入了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近年来,宁夏用好红色资源,深挖精神内涵,通过多种形式加强革命传统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加快建设美丽新宁夏、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宁夏篇章凝聚精神力量。
依托文物故事,创作沉浸式舞台剧目,将前沿的舞台科技与红色故事融合起来,可以让学生们沉浸式感受红色文化,通过历史再现,引发情感共鸣,真正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了。
近年来,贵州开展红色文化资源的调查整理与利用研究,梳理登记750余处不可移动长征文物,2600多件可移动革命文物,为红色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今年是洪涤在沈阳故宫博物院从事书画装裱修复的第14个年头。“在我眼中,文物是有生命的。”洪涤说,修复每一件文物前,书画类文物装裱修复团队都会对文物进行观察、分析,制定严谨、科学的修复计划。
近年来,文博领域的“数智生产力”不断上新。文化和科技的这场双向奔赴,不但让古老的文物“火”起来、“潮”起来,更让无数年轻人感受到历史的温度、聆听到文明的回响。
数字技术日益普及,特别是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前沿科技融入,让文化传播走出静态、单一的展示形式,更具有互动性和新鲜感,为人们提供了全新体验,让红色文化的传承创新焕发勃勃生机。